登陆 注册

返回六九艺术网!

拍卖预展

>匡时2017春季拍卖会>踏浪彼岸——中国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正文
上下翻动拍品时锚点

2686 冯法祀 刘胡兰就义创作稿(18张)

刘胡兰就义创作稿(18张)

点击查看高清图

图 录 号: 2686 冯法祀 刘胡兰就义创作稿(18张) / 布面油画、纸本素描
作 者:冯法祀访问量:1839
创作年代: 1954~1957年作类 别:
规 格:油画39×51.7cm;63×51.5cm;素描40×73.5cm;50×37.5cm;35.5×37.5cm;17×25cm; 19.5×26.5cm;23.5×29.5cm;72×55cm;61×46.5cm;30.5×23cm;35.7×24cm;30.5×22.5cm;48×39cm;33.5×26cm;38.2×22cm;61×47.5cm;25.5×19.5cm
估 价: 700000-900000
著录:
出版:《20世纪中国油画名家:冯法祀》,中国美术馆出版,2014年,P186, 193,198, 205, 208, 211, 215, 219, 223,225, 228, 235, 236, 243
款识:
钤印:
备注:来源:得自艺术家家属《刘胡兰就义》是中国第二代油画家冯法祀最广为人知,影响力最大的史诗级作品,也是他一生艺术成就的代表。此幅巨著的创作历时3年,完成于1957年。在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作品展上一经展出,引起轰动,受到来校参观展览的朱德委员长的赞扬,并与马克西莫夫教授及油画训练班的全体学员在《刘胡兰就义》画前合影留念。此画被中国文化部、全国文联评选为建国后十大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第二名作品,并发表于当时的《中国文化报》上。众多美术刊物也都曾发表过此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美术馆在2004年收藏了此作和大量创作稿,并在同年的《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展》中展出。《刘胡兰就义》的创作过程是极为艰苦和漫长的。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全国的各文艺单位响应党的号召纷纷以在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时期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事迹为题材进行不同艺术门类和表现形式上的创作,产生出了一大批表现革命战争以及英雄、人物模范事迹的文艺作品。当时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的冯法祀教授对现实主义主题性绘画创作有着极其浓厚兴趣和创作冲动,他萌发了要以油画的方式把在1947年牺牲的女英雄刘胡兰就义时的场面创作和表现出来的想法,于是他开始了为期长达三年的艰苦创作过程。1954年,冯法祀来到刘胡兰烈士的故乡,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现场采访和现场写生,收集相关资料。白天,他对村子里的场景,特别是烈士们牺牲时的现场进行写生,晚上他又找到刘胡兰的父母和与刘胡兰一起牺牲的其它几位烈士的家属以及当时在场的事件当事人,一边与他们谈话了解烈士们牺牲时的情景,一边绘制他们的肖像速写。这种写生不是漫无目的地画一张普通的肖像,而是一种带着画面创作构思的想法所画的写生,象这样的肖像写生一共画了几十张,并且每一张肖像上的人物形象都成功地应用到了最后完成的创作画面上。回到北京后,冯法祀教授一边参加由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任教的油画训练班的学习,一边进行《刘胡兰》的创作,在该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冯法祀教授吸收了欧洲及俄罗斯画家作品中的构思方法和表现形式,以宏大的场面,分组造形的构图方式,大块面的笔触造型对众多人物形象和现场气氛进行塑造和刻画。历时三年,冯法祀教授于1957年完成了大幅革命现实主义题材的主题性油画创作《刘胡兰就义》。这一组包括两幅油画和十六幅速写的《刘胡兰就义》创作稿,是从众多创作稿中精选出来,最有代表性的几幅精品。包括对场景和对人物的写生稿和创作稿。从这些画中能深刻地体会到老一辈艺术家对待艺术的认真态度和研究的精神。无论对场景还是人物,画家都进行了反复的思索和斟酌,每张创作稿都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完整的作品呈现。它们不但是冯法祀艺术生涯里程碑的作品《刘胡兰就义》油画创作的历史见证,更是其艺术价值的具体体现。
专场名称:踏浪彼岸——中国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拍卖日期:2017-06-03 16:00
拍 卖 会:匡时2017春季拍卖会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