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返回六九艺术网!

拍卖结果

>北京匡时2015秋季拍卖会>澄道——古代绘画夜场>正文
上下翻动拍品时锚点

0710 袁耀 九成宫图

九成宫图

点击查看高清图

图 录 号: 0710 袁耀 九成宫图 / 绢本 立轴
作 者:袁耀访问量:2881
创作年代: 暂无类 别:
规 格:183×60cm
估 价: 1200000-1500000 成 交 价: 登录后查看
著录:
款识:九成宫。邗上袁耀画于癸亥之孟夏。
钤印:袁耀、昭道

鉴藏印:成都望山堂珍藏书画印
备注:备注:袁耀、昭道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731袁耀条目1、2印。袁耀 九成宫图YUAN YAO PAVILION一、“二袁”山水楼阁界画开创了清代界画新格局袁耀(? -约1778年),袁江之子,字昭道,江苏江都(今扬州)人。袁耀能继承父亲的风格,后来“习画疾飞猛晋”, 竟与父亲同名,也称“二袁”。有关他平生文字记载极少,但流传作品较多。他宗法宋元,精于界画,同时擅长山水、人物、花鸟。他的山水楼阁,构图繁复,场面宏大,局部精细入微,其中的精品画作胜于袁江。“界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画科,早期也称“屋木”。因为在作画时,运用界笔直尺划线来表现线条匀直的建筑物,故这种画法画成的绘画被称之为“界画”。最初的界画应当仅是建筑物的设计图。最早的界画图像可能出现在秦始皇灭六国之时,始皇曾命人到各国都城绘制宫殿图,然后在咸阳仿造。经过后代画家的不断地艺术实践与创新,使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画中一个独立的画种。界画的第一次繁荣出现在宋代的画院中。其中最典型的有《江雪归舟》、《闸口盘车图》(图一)等。但自元代以来,“文人画”得到很大的发展,界画逐渐被视作低下工匠所为,地位日益低下,到了明、清两朝,这一画种更趋萧条,作者寥寥无几。袁江、袁耀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将这一日趋衰败的画种重新振兴,并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和创造。袁江袁耀的楼阁界画,继承和光大了唐李思训父子,宋赵伯驹兄弟和郭熙以来界画的传统以及元代王振鹏等楼阁画用笔严谨、精雕细刻的画风。在技法上,袁氏父子并非单纯的界画家,他们的山水画也颇有功底,技法纯熟,笔力老道。不同于宋元时期偏重单独表现建筑物,他们笔下的殿宇楼阁,或以坚实的山岩为依托,或以浩森的江湖为背景(图二,袁耀《汉宫春晓图》),将建筑与山水紧密有机地结合,使雄伟壮阔的山石和富丽堂皇的建筑浑然一体, 既为冷漠的山石增添了色彩和生趣,又为仙境般的楼阁构置出真实可信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大量山水的烘托,进一步消除了界画作为建筑图稿的痕迹,摆脱了死板生硬、小巧细腻的工匠式描绘,赋予楼阁界画深远的意境和宏大的气势。二、《九成宫图》—经典题材和袁耀的独创九成宫因其建筑之精、园林之美被誉为“隋唐离宫之冠”,曾一度成为唐代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原建筑位于陕西宝鸡。隋代开皇十三年(593年)开始修建,初名“仁寿宫”。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层”,言其高大。与九成宫最相近的一件艺术品,即为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内容书写的是唐太宗初次九成宫避暑的时候发现泉水的事情。关于九成宫的绘画图像也出现得很早。画史记载最早为唐代李思训绘制了《九成宫纨扇图》、后李昭道又画了《九成宫避暑图》;五代郭忠恕也曾绘制《避暑宫图》;宋代赵伯驹、王鼎卿合作绘制的《九成宫图》;另外还有南宋佚名《醴泉清暑图》。到界画在袁耀时代再一次兴盛之时,“九成宫”已经成为界画史上一个著名的表现题材。袁耀也钟爱“九成宫”这个题材。现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都分别存有他这个题材的作品。作于1743年的此幅《九成宫图》(图三),袁耀以鬼面皴画山水,山形脉络皆有动感,如仰如卧,突兀怪异;画中林木虬曲多姿,各尽情态,形成动与静、严整与活泼的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作于1755年的同一题材的作品(图四),可以看到袁耀在绘制上的连续性。首先从整体上看,两幅作品都是袁耀所擅长的崇山峻岭中安插宏伟建筑的经典模式。构图上,故宫本延续了1743年所画的形式,“S”行的山脉,从近景的水汀以“深远”的视角一直往前方延伸,“高远”的视角以主峰的危岩来体现。主峰下环抱一处主体建筑,主体建筑之外辅助以单个小建筑。山水树石和建筑主要安排在画面的一侧,另一侧留出大片空白,形成了虚实的强烈对比。画面的经营布置上,明显受到南宋画院画家马远、夏圭边角构图的影响。在细节上,两幅作品的相似性也很多。首先,是出现在山水界画的人物。1743年本的人物出现在亭子前面的水汀旁边,故宫本则是在石桥上,并且两图同时在建筑中出现了活动的人物(图五)。 另外建筑的形制也及其一致。九成宫建筑在唐代已经不存在,袁耀或是从流传的建筑粉本和对九成宫的文字描绘中创造了他所认为的九成宫建筑形式。建筑都筑于抬高的汉白玉台基之上,主体建筑都是一个四面出抱厦的高层建筑,周围辅助有廊、亭和一个前厅。两个建筑似乎只是一个镜像翻转的差别。且都在画面的前景部分搭配有一个凉亭(图六)。 在山水皴法上,两幅作品所用的都是袁耀擅长于鬼面皴。皴法短促,大小不一,组合错乱有致。用笔上,则较多借鉴北宋李成、郭熙等画家的笔法,注重于块面体积感的表现,笔触灵活多变。干湿浓淡同时运用,形成强烈的层次感。在白云的表现上,都是预留出绢的颜色,形成一种自然的云烟缭绕的感觉(图七)。另外,此件1743年的《九成宫图》的署款也完全符合袁耀一贯的署款方式。故宫本的《九宫图》、《蓬莱仙境图》、《汉宫春晓图》的署款分别是“九成宫甲午清冬,邗上袁耀画”、“蓬莱仙境时丁酉秋月,邗上袁耀画”、“汉宫春晓时丁亥初冬,邗上袁耀画”。包括画的名字、创作时间和“邗上袁耀”的款识,都以两行写就。1743年《九宫图》也同样是如此:“九成宫,邗上袁耀画于癸亥之孟夏”。且都以一种圆润的书写笔法写成。 三、从虚构的《九成宫图》讨论袁耀界画的风格类型袁耀,作为一个有突破性,并且擅长多种技法的画家,他的绘画题材并不受限制。像《九成宫》这样的虚构的历史题材绘画,现存的作品还有《汉宫春晓图》、《骊山避暑图》、《拟阿房宫图》、《蓬莱仙境图》等。之所以说这类是虚构的山水楼阁界画,是因为在他绘制的时候这些建筑物实际上已经不存,如秦朝的阿房宫、汉朝的宫殿、唐代的九成宫等。袁耀只能凭他的想象,或者借助一些流传的粉本、文字描绘,以及清代的建筑形式,尽量把这种豪华的皇家气派再现在画面里。因此,其实这样的画面很大程度上以来于他的超人的想象力。从题材内容讲,袁耀的楼阁界画,大致还有两类:一类是对景写生画。袁耀的家乡扬州,就经常出现在他的绘画中。袁耀的《邗江胜揽图》(图八)和《扬州名胜图》都取材于扬州北郊的真实景物,图中所描绘的内容和《扬州画舫录》、《扬州府志》等书上的文字记载完全可以吻合,说明袁耀和他父亲一样,都具有相当高超的对景写生的能力和组织画面的本领。第三类是袁耀所画拟唐人诗意的作品,还有少量一些花鸟、鱼虫画。袁耀所画的《山雨欲来图》 (图九),经过作者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在画面中突出了一个“风”字,利用被风刮得弯倒的树木、被风吹得伏地的农作物、在风浪中飘摇的渔舟和顶风逆进的农民,来表现“风”这个不可视的自然现象,达到真如风雨欲来的效果。像《九成宫》这样,代表袁耀最高水平的山水楼阁界画的创新,是来自他们丰富创作的经验。袁耀继承宋人山水画的经验和宋元界画的传统,并且将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传统界画达到新的高度。以生动的笔墨、准确的造型,反映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成为清朝画坛上的一个重要的流派。
专场名称:澄道——古代绘画夜场拍卖日期:2015-12-04 20:30
拍 卖 会:北京匡时2015秋季拍卖会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