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返回六九艺术网!

拍卖预展

>北京匡时2016十周年春季拍卖会>寻珍:现当代艺术夜场>正文
上下翻动拍品时锚点

2823 倪贻德 工人像

工人像

点击查看高清图

图 录 号: 2823 倪贻德 工人像 / 布面油画
作 者:倪贻德访问量:2243
创作年代: 1963年作类 别:
规 格:75×56.5cm
估 价: 500000-800000
著录:
《大师与庙堂:倪贻德艺术研究展文献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4年,P144
款识:
钤印:
备注:来源:得自艺术家家属倪贻德(倪特)是中国早期前卫美术团体“决澜社”的灵魂人物,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启蒙宗师,在早期西画运动中贡献卓越。倪贻德1922年从上海美专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于川端绘画学校。1923年,倪贻德参加最初由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的“创造社”,进行文学创作,在文坛上崭露头角。1928年,倪贻德从日本回国,在广州,倪贻德的一众追随者中就有后来参与“决澜社”的梁锡鸿和李仲生。而在武昌任教期间,由他主编的《艺术旬刊》,致力于介绍西方现代美术运动,成为此后“决澜社”的同名机关刊物的先声。身兼学院教授、画家、美术理论家、文学家四重身份的倪贻德,作为中国洋画运动中的重要角色粉墨登场。1931年夏,倪贻德访问了刚刚自巴黎学成归来的庞熏琹,在庞的画室中,他们萌生了组建“决澜社”的意愿。1932年10月,“决澜社”同仁齐聚于上海法租界的中华学艺社宣告成立,新任上海美专洋画教授的倪贻德执笔了《决澜社宣言》,充满了激情和豪气。早期“创造社”的浪漫情怀和启蒙主义的笔调在这里被倪贻德转换成了推进中国现代美术运动的前卫号角。倪贻德早期的作品模拟印象派,而后倾心于后期印象派的塞尚、野兽派的特朗莫尔凯那种纯色的表现力。他对马蒂斯、乌拉曼克的刚劲放纵的笔调及尤特里罗陈郁冷逸气氛有所研究。他认为“艺术的意义还在于表现自己的心象”。他既反对只能“模仿自然”作自然翻版的庸俗的写实作品,也反对一味玩弄线条、色彩游戏的绘画。他认为:“绘画是一种创造物,是作者的表现,所以画面上诸物的位置可以自由地变形和移动,无用之物一概取消了,使画面更单纯化”,“画面绘画化”,因这样的造型观念,也就逐渐形成了他艺术上的个性特色——造型体面分明,形象概括洗练,线条粗犷洒脱,追求大面和整体效果。“决澜社”在当时吸引着一批不甘被时风所困而随波逐流的画家,主要成员张弦、丘堤、阳太阳、 杨秋人、 周多、 段平右等人,成为画坛现代主义画风积极参与、 倡导和实践者的代表,面对风云极盛的巴黎画坛,他们呼喊“20世纪的中国艺坛,也应当现出一种新兴的气象”。“决澜社”以表现新艺术形式举办三次画展,富有狂风般的激情,向沉寂、庸俗、衰颓的画界冲击,使中国画坛出现新兴气象,对于我国艺术道路的探索、艺术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艺术功勋。1958年,倪贻德从中央美院调回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任理论教研室主任,并兼任浙江美协副主席。之后华东分院改名为浙江美术学院,同年学院开展了一次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运动,他受到了无辜的批判。1960年,罗马尼亚专家博巴受文化部邀请,到学院举办油画工作室,博巴对倪的作品极为推崇,此时,他的处境才逐渐好转,并于1961年成立倪贻德油画教学工作室。之后倪贻德对自己的创作和研究做了乐观的规划。然而他的夙愿还没实现,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倪贻德受到迫害和凌辱,1970年含冤去世。《工人像》即是文革前期难得的大尺幅人像作品。在倪贻德的遗作中,风景画占多数比例,而人像作品在他生前就所做甚少,保存至今的更是稀有。除中国美术学院馆藏两三张之外,基本没有作品散落民间。而如此大尺幅的工人肖像作品实属存世精品,倪氏再无如此水准的人像作品与之媲美。画面描绘了一个极具时代特征的工人形象。年轻工人敞着衣服,潇洒地叉着腰,目视前方。虽是劳动者,却颇有几分倪贻德年轻时的狂飙与不羁的派头。旧时是为革命奋斗,而今是为建设而奋斗,倪贻德从这个健康阳光的劳动者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激情洋溢的模样,挥洒在画布上,也让人觉得爽朗和大气。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倪贻德典型的风格,用笔坚定概括,结构明确,块面分明,色彩和线条粗狂洒脱,追求画面整体效果而不拘泥于细节。在型与线的和谐中具有建筑的坚实感和力度,又在纯净明快的色调中,形成了朴拙而清雅的格调。
专场名称:寻珍:现当代艺术夜场拍卖日期:2016-06-06 19:30
拍 卖 会:北京匡时2016十周年春季拍卖会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