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返回六九艺术网!

拍卖预展

>北京匡时2016十周年春季拍卖会>寻珍:现当代艺术夜场>正文
上下翻动拍品时锚点

2835 冯国东 我和我老婆

我和我老婆

点击查看高清图

图 录 号: 2835 冯国东 我和我老婆 / 布面油画
作 者:冯国东访问量:1960
创作年代: 1973年作类 别:
规 格:78×66cm
估 价: 1000000-1500000
著录:
《今日美术》,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一期,P73
款识:
钤印:
备注:展览:一个扫地工的梦-冯国栋个展,对比窗艺廊,北京,2005年冯国东和他的《我和我老婆》“My Wife and I”-The Masterwork of Feng Guodong1973年,冯国东画过一张有趣的画《我和我老婆》。据说,这张画画的就是他们夫妇二人,只不过当时他们并没有结婚,三年后也就是文革结束以后才正式结的。类似的画法和风格,早在20世纪初那批留法(包括留日)画家的作品中并不鲜见,然而,在刘海粟、林风眠这些人身上,现代主义既是一种个人选择,同时也负载着美术革命的历史使命。到了冯国东这里则不然,他没想那么多,就像他说的,“画画其实就是一种瘾”,选择什么题材和方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志趣。因此,我认为他也不是有意地针对当时占据主流地位的革命现实主义。关键在于,画面主题本身便具有一定的个人性和私密性,兴许,它还扮演着“结婚照”的角色。所以,它的内容很单纯,就是夫妻二人的一张“合影”。画面的整个基调由红、黄、绿三种颜色构成,除了脸部和其他一些局部(比如衣褶),他采用了类似印象派的处理方式,其他部位都是直接用原色涂绘的,也有像丈夫持烟的右手,由于被涂成绿色而富有一种象征主义的色彩。我不敢肯定这是不是另一种“红光亮”,但作为一种象征,它的确是有些“暧昧”,也许是一种不自觉,或是策略使然。人物的造型简洁、明快,局部比例的失调也体现了一种表现主义的意趣。特别是妻子的造型,似乎借鉴了一些民间绘画的概括手法,突出了轮廓和平面感,在此基础上,附着了一层粗糙的印象式色彩——与其说是印象,不如说是一种概念。而如此夸张、野蛮的表现手法,加之人物的服饰特征,包括像是上了妆的面部,也赋予了画面一重戏剧感,至于其是否具有某种现实指涉,也未可知。显然,这一颇具匠心的修辞也体现在画面的构图中。妻子坐在前面靠右,丈夫在左边靠后,但无法断定他是坐着的还是站着的。如果是坐姿的话,画家有意地混淆了画面中两条腿的所属,其既是妻子的,也可能是丈夫的。这样的处理方式与画面的题材、主旨是一致的,且因此压缩了画面的纵深。另外,丈夫的左手臂与妻子的右手臂这种对应关系不仅确立了画面的平衡,同时,丈夫左手的方向与妻子右手的方向还构成了一个逆时针转的动势。这一巧妙的安排和设计本身也许是无意的,但它却将画面中两个人物融为一体,且同样暗合了画面的意指。不过,画面中最莫名其妙的是丈夫头部后面的那块圆形的黄色。一方面,它是为了与右下部位的黄色形成一种对应、平衡,和对画面空间的干扰,另一方面,这一类似“光环”(不排除是太阳)的设计也赋予画面一种宗教感,也许,艺术家是想暗示婚姻的仪式性和神圣的一面。这不禁让我想到扬•凡•艾克那张经典的作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1434,英国国家美术馆藏),画面中远处的镜子本身在基督教中是圣母的象征,且同时也拓展了画面的空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中地板上那只突兀的“小狗”,有艺术史家分析指出,它其实象征的是对于婚姻的一种忠诚。据此我们可以解释认为,冯国东画面中像“光环”一样的黄色圆形,既是画面的形式语素,也是画面题材的隐喻之一。并非科班出生的冯国东,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16岁初中毕业便进入北京帆布厂,主要从事清洁工作。画画全凭爱好、天赋和执着,文革结束后,经人介绍加入了“北京油画研究会”,也因此耽误了工作,1979年被工厂开除,十年后参加了八九现代主义大展。想必,正是这一特殊的经历,使得不受学院和体制绘画模式的约束,还能保持基本的语言素养而不至于沦为素人画法的他,在70年代初创作出了像《我和我老婆》这样的带有明显印象派、野兽派及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趣的作品。如果放在当时的语境看,无论画面题材,还是形式语言,这样的风格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也的确是冒着一定的政治风险。但对于不太安分又有点玩世不恭的冯国东而言,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何况,在革命现实主义主宰艺术领域的文革时期,事实上亦不乏私人性的秘密探索,典型如“无名画会”,文革期间就在白塔寺边张伟家举办过展览,但参展作品也多是小幅写生或风情描绘,而像冯国东这种大胆、放肆的表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是比较少见。(文/鲁明军)
专场名称:寻珍:现当代艺术夜场拍卖日期:2016-06-06 19:30
拍 卖 会:北京匡时2016十周年春季拍卖会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